书架/BOOKSHELF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
年份/Year 封面/Cover
艺术家书/Artist Book Book art & Book Object 展览画册/Catalogue Zine 指南/Guidebook 杂志期刊/Magazine & Periodical 音像制品/Audio & Video Product Multiples
漫画/Comics 摄影/Photography 设计/Design 建筑/Architecture 女性主义/Feminism LGBTQ 城市与社区/Locality and Community 亚洲性/Asianess 自然/Nature 食物/Food Book on Book 艺术项目/Artist’s Project 艺术写作/Artist’s Writing 观念艺术/Conceptual Art
电影研究/Film Study 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 植物/Plants 诗歌/Poetry 自出版/Self-pulished Wind Magic Book Face Apple Book Blue Red Comics Purple Yellow Wood Book 民间文化 历史 History历史 History
活动档案/EVENT ARCHIVE
Book Buddy Reading Room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
年份/Year 封面/Cover
艺术家书/Artist Book Book art & Book Object 展览画册/Catalogue Zine 指南/Guidebook 杂志期刊/Magazine & Periodical 音像制品/Audio & Video Product Multiples
漫画/Comics 摄影/Photography 设计/Design 建筑/Architecture 女性主义/Feminism LGBTQ 城市与社区/Locality and Community 亚洲性/Asianess 自然/Nature 食物/Food Book on Book 艺术项目/Artist’s Project 艺术写作/Artist’s Writing 观念艺术/Conceptual Art
电影研究/Film Study 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 植物/Plants 诗歌/Poetry 自出版/Self-pulished Wind Magic Book Face Apple Book Blue Red Comics Purple Yellow Wood Book 民间文化 历史 History历史 History
活动档案/EVENT ARCHIVE
Book Buddy Reading Room
洄
Where My Heart Settles Down
汪滢滢
2022
“父亲1957年被打成右派,下放在河北馆陶王桥村整整十七年。这期间,经人介绍,与母亲相识。1976年,我便出生在了这个与我父母的祖籍地、生长地没有任何关系的地方。文革之后,父亲得到平反,回到北京工作,我便跟着母亲在北京、杭州两地辗转。接着,家庭的破裂,使得我与兄长、母亲一直生活在了杭州,也与我的出生地——河北馆陶一别经年久。然而,原生家庭的分崩离析带来的成长困惑一直困扰着我,对父亲形象的陌生感,带来的对自我身份认同感的缺失,也成为我最大的心理问题。终于在2015年,我踏上返回出生地‘馆陶’的‘洄游’之路,试图用影像探访原生家庭尚完整时的线索,以完成对亲密关系及自我身份的认知。并且,在这期间,开始记录八十年代初离异后,生活就没有再有交集的父母的晚年生活。在跳出亲子身份,以同样成年人心态对他们相似的晚年生活习惯的观察里,达成与原生家庭造成的情感伤痕的疗愈与和解。”
《洄》是影像艺术家汪滢滢在2015-2019年期间往返于出生地“馆陶”的“洄游”之路,用影像探访原生家庭尚完整时的线索,以完成对亲密关系及自我身份的认知。这本书的创作也如同一段自我疗愈,分享了一个既私人又具有普遍性的经历。该书的手工书版本入围“首届abC艺术书奖”。
《洄》是影像艺术家汪滢滢在2015-2019年期间往返于出生地“馆陶”的“洄游”之路,用影像探访原生家庭尚完整时的线索,以完成对亲密关系及自我身份的认知。这本书的创作也如同一段自我疗愈,分享了一个既私人又具有普遍性的经历。该书的手工书版本入围“首届abC艺术书奖”。











呼⻨练习指南
A MANUAL OF KHOOMEI
朱晓晴
2022
本书作者是一名业余呼麦练习者,近年来通过拜师和自学的方式了解和总结了一些关于呼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创作这本书的初衷既是为了方便自己复习和反思,也意在分享给一些对于呼麦艺术感兴趣却又无从学起的朋友们。这是一本经验之谈和避坑指南,在内容上结合了呼麦相关著作的关键理论和作者练习过程中的个人体会,建议大家根据自身特质灵活采纳书中提及的方法,以此为脚手架来创造属于自己的演唱方式和风格。希望学习呼麦的过程可以带给你连接天地万物的身心共鸣:)
创作这本书的初衷既是为了方便自己复习和反思,也意在分享给一些对于呼麦艺术感兴趣却又无从学起的朋友们。这是一本经验之谈和避坑指南,在内容上结合了呼麦相关著作的关键理论和作者练习过程中的个人体会,建议大家根据自身特质灵活采纳书中提及的方法,以此为脚手架来创造属于自己的演唱方式和风格。希望学习呼麦的过程可以带给你连接天地万物的身心共鸣:)



艺术家唐景锋用古老的剪报、信件——两个未婚夫妻之间的通信——和照片,讲述了上个世纪香港一个贫困家庭的男子与国民党将军的女儿相爱的故事。在政治事件的动荡中,Franklin Lung和他的未婚妻经历了战争、流亡、文化适应的蹂躏。
这本书展开了这段触及普遍性的热恋的曲折过程。在这里,"微观历史 "与武装冲突、移民、分离、失踪等当前主要社会主题产生了共鸣。
这本书展开了这段触及普遍性的热恋的曲折过程。在这里,"微观历史 "与武装冲突、移民、分离、失踪等当前主要社会主题产生了共鸣。




Xie Zhen
林科Lin Ke
2022
来源于林科电脑中一份名为“Photoshop装裱”的电子文件夹,它所存储的是林科于展览的筹备阶段,使用Ps软件为其水彩画作设计装裱效果的演示图,林科称其为“可视化的结果”。本次展览中艺术家将一如既往的采取极具“林科式”的工作方法,为观众呈现艺术家近期以水彩为媒介的数张肖像绘画的“Ps装裱结果”,并采用软件中的图层式工作的逻辑概念,将其展陈于三维空间中。



诗三首
常羽辰
2021
《诗三首 Poem Three Piece》是四个房间围合而成的院落,常羽辰的三首诗住在其中的三个房间。
这三首诗是常羽辰在2020年参加 Fan Wu (吴凡) 和 Zoe Imani Sharpe 组织的工作坊 《Poetry / Race / Form》 (诗歌/种族/形式)期间写下的。第四个房间有一小张印着“羽”字的包装纸,还有一个卡片印着“诗歌”这个词。这个词是用珊瑚书写的,常羽辰正在研发珊瑚的语言。
这三首诗是常羽辰在2020年参加 Fan Wu (吴凡) 和 Zoe Imani Sharpe 组织的工作坊 《Poetry / Race / Form》 (诗歌/种族/形式)期间写下的。第四个房间有一小张印着“羽”字的包装纸,还有一个卡片印着“诗歌”这个词。这个词是用珊瑚书写的,常羽辰正在研发珊瑚的语言。



